產業政策
產業政策
今年6月8日,歐盟議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以339票贊成,249票反對,24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了2035年在歐盟境內全面禁售燃油車的提案。
6月29日,經過長達16小時的談判,歐盟27國環境部長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表決通過決議,支持歐洲議會的決定,同意從2035年開始禁止在歐盟境內銷售燃油汽車,以實現2050年歐洲碳中和的目標。
擁有歐洲第一大汽車市場的老牌燃油車強國德國,也對結果表示歡迎。但是6月21日,德國還是強硬反對這項法案的代表國家之一。為何這些以德國為首、一直持反對態度的國家一起在會議上改了主意。究其原因,是多方妥協的結果。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原誠寅表示:歐盟留了幾個妥協點,未來像混合動力、新型燃料的方案,都有可能要列入允許的范圍內的,后續有更多的細節需要在各國之間博弈,各國都會根據自己的產業基礎和經濟形勢,提出一些細節要求。
盡管歐盟在國家層面達成初步共識,但作為直接利益關聯方的車企和業界人士卻各有看法,歐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會受到阻礙嗎?
面對歐盟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計劃,德國和法國的汽車行業協會雙雙持反對意見。歐洲汽車供應商聯合會預計,到 2040 年,歐盟汽車供應商可能被迫削減 50 萬個工作崗位。另外,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則擔憂配套設施如充電樁的鋪設速度跟不上歐盟的計劃。
數據顯示,根據歐盟交通領域的減排目標,到2030年,歐盟境內需要約680萬個公共充電樁,而目前歐盟境內只有37.4萬個公共充電樁。與此同時,2017年至2021年間,歐盟電動汽車的銷量增長了10倍,但是公共充電樁的數量卻僅增長2.5倍。
無論車企和行業決心如何,歐洲市場對燃油車的淘汰已經顯現。數據顯示,今年5月,德國純電動汽車銷量為29182輛,同比增長9%。法國純電動汽車銷量為15247輛,同比增長38%;作為歐洲電氣化進程最快的國家,挪威5月的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已達85%。
隨著歐盟自 2035 年起禁售燃油車,電動汽車在歐盟國家銷量必定近年內大幅增加,根據電動車數據庫(EV Database)指出,目前純電車平均續航里程為 326 公里,以日常使用來說是足夠,但如需能讓多數消費者輕易于歐洲跨境旅行,勢必要將歐洲充電基礎設施集中提升。
歐盟國家充電樁排行前 5 名:單位(樁)
荷蘭 (90,284)
德國 (59,410)
法國 (37,128)
瑞典 (25,197)
意大利 (23,543)
歐洲電車充電設施分布不均,東西歐、城市鄉下分布差距大
根據 ACEA 數據指出,歐盟一半以上的電車充電點僅集中在荷蘭(約 9 萬個充電樁)和德國(約6萬個充電樁)。德國、法國和荷蘭充電據點總和占歐盟約 69%,而共有 10 個歐洲國家,道路平均每 100 公里竟沒有 1 個充電樁。歐盟委員會目標是到 2025 年達到 100 萬座充電站,但歐洲審計院(ECA)報告指出,如果繼續按照當前部屬速度,歐盟可能無法達成目標。
東西歐充電站分布差距也十分大,根據 ACEA 報告指出,像羅馬尼亞大約是荷蘭的六倍大,但充電站數量僅占歐盟約 0.4%,城市與鄉下地區的差距也頗大,在斯洛伐克一半以上的電動車在首都 Bratislava 布拉迪斯拉發注冊,全國 1/3 充電站集中于其首都,對于需長途旅行的歐盟電車使用者來說,充電基礎設施遠遠不足。
但為了實現新的歐盟目標,歐盟還推出了野心勃勃的充電樁項目,到2025年,歐洲將建設超過100萬個充電站,到2030年將建設350萬個充電站。此外,高速公路每60公里,必須安裝一個充電站。(網絡綜合)